新加坡概况(2)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编辑:Jonh时间:2009-12-30 17:24浏览次数:

    新加坡的昨日,今日与未来

    新加坡的历史是一部充满香料贸易、海盗传奇、殖民色彩及成长血泪的瑰丽史诗。公元七世纪时,新加坡名为「海城」,是苏门答腊的古帝国斯里佛室王朝的贸易中心。新加坡半鱼半狮的象征 - 鱼尾狮 (Merlion),象征了新加坡从小渔村蜕变而成今日的现代都会,以及狮城传说的由来,也为淡马锡(Temasek),这个古老海城的新加坡历史作见证。

    新加坡这个名称是由 「新加普拉」(Singapura)意谓「狮子城」衍生而来,相传是一位苏门答腊王子在第一次踏入新加坡岛游历时,看到一只如老虎模样的野兽,描述为「行动敏捷而美丽,艳红的身躯,漆黑的头」。王子显然非动物学家,因为他所见的野兽可能就是头狮子。但由于他一言九鼎,富有想力的词藻,这个13世纪时的名称便一直延用至今。

    一世纪之后,「新加普拉」成为兵家互争的战场。战争的结果并无明显的赢家,新加坡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战后新加坡被各方所遗弃,房屋全毁而沦为丛林,从此沈寂隐没直至公元17世纪。

    新加坡的再度被发现是在公元1811年,一百名马来人在其首领田缅刚的带领下,在此地落户。八年后,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岸登陆,他认为纵使当地海盗猖獗,新加坡仍是一个最理想的英国海外贸易据点。

    莱佛士将新加坡建设成为自由港的理想逐步实现,其后的110年间,新加坡蓬勃发展,许多辛勤工作以追求个人幸福的移民,更视新加坡为理想中的亚洲天堂。之后,战争爆发,日本入侵新加坡,梦想幻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新加坡的命运,新加坡人决定脱离英国寻求独立。

    公元1959年,新加坡人的愿望顺利达成,继而推举剑桥大学毕业的律师李光耀出任第一任总理。

    公元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北婆罗州(今沙巴)和沙劳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此联邦由马来亚总理东姑拉曼提议筹组,只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公元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为独立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

    廿多年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将新加坡建设为亚洲的观光、商务和金融中心,因此在教育和技术训练课程、投资策略、航天科技和环境政策的发展,均不遗余力。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却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一座可供70架国际航空客机起落的国际机场,每年出入人次超越2,500万人次。

    新加坡不仅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主要交易产品有锡、橡胶、椰子、石油、米、木材、黄麻、香料和咖啡。新加坡也是世界各大银行聚集的金融中心,包括美国银行、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东京银行等,皆以先进的通讯设备,连络新加坡和全球各地的商品、股票及外汇交易中心。此外,每日平均12000名的观光客,也使新加坡成为国际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