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在新加坡挥洒青春灿烂的十年
他们可能是新移民中较特殊的一群,10年前从中国来到新加坡时还是少男少女,在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下在本地大学留学,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最灿烂的10年。
1999年的第三届SM2奖学金得主共123人,如今他们大部分都留在新加坡,分布在不同行业,几乎全是永久居民或公民,而且超过六成在本地已成家。回首10年,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一直会是他们人生中浓重的一笔色彩。
10月中秋节晚上的东海岸公园十分热闹,80多个曾是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SM2的得主,聚首庆祝他们在新加坡度过的黄金10年。他们是第三届SM2奖学金得主,这届总共123人,于1999年10月从中国的四川、上海、山东、河北四地来到新加坡。
这个奖学金是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由新加坡教育部和政联公司合作,每年从中国招收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按来新之前已修读到的年级分成SM2(Senior Middle 2,高中二年级来新)和SM3(Senior Middle 3,大学一年级来新)。SM2的学生在本地一起度过20个月的预科培训之后,就各自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毕业后因为履行合约,几乎都顺理成章地留在本地。
他们可能是新移民中较特殊的一群,最黄金的10年都在这里度过。他们很少刻意去给自己贴标签,因为融入新加坡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他们看起来就是一群普通的本地年轻人,自得其乐地工作和生活着。
人生中浓重的一笔色彩
“在新加坡的10年已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被问到对过去10年有什么感想时,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回答。对这个群体而言,是在新加坡的岁月塑造了现在的他们。
来自河北的张然目前在大华银行上海分行工作,她说:“新加坡是我的第二故乡,很多朋友都在这里。我怀念这里阳光明媚,很有活力与生机的感觉。在这里度过的日子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10年,塑造了我整个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
在本地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财富。10年聚会筹委会主席陈杰说:“相较于我们在中国的一些朋友,我们更早开始自己做主,因此也比较早熟一些,这可能就是这10年带给我们的财富。”
张然也补充说:“我们这群人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有归属感的地方了,我们的需要已经多元化,不是某一个地方能满足的。其实说到故乡中国,我们真的又和它的文化完全契合吗?或许不,这些不可否认的差异也正是第二故乡新加坡给予的。”
筹委之一的杨叶说:“樟宜机场和很多机场不同,它的色调是暖色,每次回到樟宜机场都有回到家的感觉。新加坡算是我排名第一的‘家’,因为这里是我工作、奋斗、努力生活的地方。”
有了这样的背景,即使未来的发展可能让他们离开新加坡,也不会是“忿忿然”地走,因为这个岛国在他们的人生中永远是浓重的一笔色彩,这里的10年永远是他们带有感恩之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