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香港移民 > 香港资讯 > 地产 >

香港45年(1953-1997)房地产变动史

文章来源:华商移民编辑:Cabbage时间:2010-07-24 10:55浏览次数:

  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采取相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收入占财政的比例都较高,经济发展都属于二战后的新兴经济体。另外从两者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现象看,也高度趋同。我们希望通过借鉴香港房地产的变动,来提供思考我国地产问题的思路。

  整体来看,房地产反映了对经济、资金和特殊环境的看法,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其价格走势主要反映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也必然表现出周期性。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基本面、人口、利率、货币、国际资本流动和特殊的国际环境。

  1953-1957年实体经济萧条,热钱推动的资产泡沫。朝鲜战争后,华侨资金流入香港,1953-54年流入6亿,当时银行体系存款为37亿。由于美国对中国内地禁运,香港实业萧条,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的场所。在热钱用尽、价格高涨而超出居民购买力、政府限制楼花交易后,出现了中心城区价格坚挺,但郊区价格下滑的趋势,但下滑不严重。整体来看,该阶段房价上升了6-7倍。

  1959-1967年工业化速进带动楼市繁荣和萧条。1956-1966年是香港工业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从200提高到300万,欧美和印尼资金在香港开办实业,商业地产、仓库、厂房需求急剧上升,香港进入了一个建设高峰期。该次房价上涨在1964年发生拆旧事故后,政府干预加上对银行开始进行风险监管,出现了银行倒闭的挤兑风潮。房价暴跌,当年工业用地降幅达67%,高级住宅跌幅35%,1967年爆发了反英抗暴的政治运动,资金外流,地价当年又跌了50%,政府卖地收入仅为高峰期的18%。

  6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次起落——第三产业和金融中心。1968年政局稳定后,香港进入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海外资金再次流入香港。股市表现最好,从1967年8月底的58.61上升到1973年的1775点。另外由于港元贬值,物价全面上升,通胀预期也拉高了租金和房价。但石油危机后的股市暴跌和石油危机使得房价再次回落。

  1976年后,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大批外国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公司;50、60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进入了结婚高峰期;内地改革开放;持续10%以上经济增长。楼市1975年触底,1981年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地价上涨了7倍,楼价上涨了3倍。本次热钱流入较多,投机气氛较重,美国采取沃克尔紧缩后,香港利率升到20%,资金成本压力加大,加之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困难。楼市崩溃,地价跌幅40-60%,高级住宅下跌50%。

  1985-1997年过渡时期的房地产繁荣。中英在1984年底谈判结束,市场信心恢复;另外美元贬值带动香港出口增加,经济再次进入高增长,利率也开始进入下降周期,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创造了房价上涨的条件。

  政府采取的抑制房价政策。1991年8月到1992年二季度连续采取措施抑制房价,包括收取印花税、禁止内部转让楼花、降低按揭比例;但没有阻止房价上涨。1993年地王拍卖带动房价继续上涨。1994年一季度后,香港政府继续抑制房价:包括增加土地供给、房屋供给、打击投机,然后政府承诺,若房价不降,将采取更严厉措施;另外美国7次加息后,房价从1994年二季度下跌,一直持续到1995年三季度,这次房价平均下跌3成。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