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移民改变新西兰味道 奥克兰的“夜市”也热闹非凡
奥克兰的首家夜市在2010年11月开门迎客,这一搭设有约120个摊位的夜市吸引了约3000到4000名居民。如今,大大小小的夜市已然成为了某种“文化”,奥克兰的夜市数量也增至5家,平均每个夜市吸引的客流量都可达到10,000人/晚。
Victoria Yao现年49岁,来自上海,2010年起,她开始在Westfield Pakuranga的停车场尝试搭建夜市。她说,夜市在中国非常常见。最初她萌生在这里搭建夜市的想法,是因为她发现奥克兰在入夜后“十分无聊”。
“如果你不去pub或是酒吧,你会发现晚上在奥克兰真的没什么可干的,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Victoria Yao说。在中国,她和她的丈夫也经营有酒吧和餐厅。“这里的购物中心关门很早,所以我想,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停车场的空间,在新西兰引入夜市的概念,应该 会很不错。”
这一“试试看”的结果不言自明。伴随着这一夜市的大获成功,“夜市”的概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Victoria Yao的丈夫、现年54岁的夜市经理Paul de Jonge说,第一天的热闹场面,让他们明确地知道:成功了。
很快,这对夫妻开始与其他购物中心的业主沟通推广夜市这一概念,并先后在Glenfield、 Papatoetoe、Onehunga和Whangaparaoa开起了另4间夜市。此外,他们还将这一项目推广到了汉密尔顿。
他们运营的第7家夜市,也是最大的一家,将于5月16日在Waitakere Mega Centre开业。
如今,管理和运营夜市,已经成为了这对夫妇的全职工作。
Onehunga居民Edmond Hills坦言,如今,他已经从“外卖主义者”转变成为“夜市爱好者”。“夜市的食物真的很便宜,在这里,你只要花上5纽币,就能买到15个饺子,4纽币就可以买到一个中式羊肉汉堡,这显然比任何15纽币的外卖都要强。”
“我是来这里给家人买晚餐的。”45岁的Andy Tofilau手中还拿着他的“战利品”——菲律宾烧烤排骨以及中式猪肉韭菜饺子。“这里的食物是我们一家人最喜欢的,比任何餐厅都要棒……而且这里很便宜。”
亚裔移民改变“新西兰之味”
在梅西大学社会学家Paul Spoonley看来,奥克兰夜市的繁盛,是城市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留下的烙印。
“夜市是对Avondale和Takapuna的日间集市和各种美食广场的延伸,而伴随着奥克兰人口结构的不断变更,亚洲移民流入的影响也正在不断扩大。”Paul Spoonley说。
2013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奥克兰的少数族裔数量已经超过200个,这也令得奥克兰的城市多元性已超过伦敦和悉尼。
如今,近1/4(23%)的奥克兰居民自我认定为亚裔。
“在大部分亚洲城市,夜市都非常常见,伴随着亚洲移民数量的不断增长,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在这里建起夜市。”
Paul Spoonley在一篇以“移民改变饮食”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移民对新西兰食物带来的影响。早在20世纪初,新西兰的饮食偏好多受英国移民影响,例如Sunday roast、格式烘焙品,以及黄油炒蛋(scrambled eggs )、烤土豆等英式小吃。
但至上世纪末,大量涌入的亚洲移民很快改变了新西兰的饮食习惯——自那之后,大量美食中心被建起,各式各样的亚洲美食节和以食物为主题的市场也开始逐渐涌现。
“夜市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味,让大家能够得以尝试以前自己并不熟悉的食物,而且价格低廉,如果买到了自己不喜欢吃的,也不会让人感觉‘肉痛’。”
如今,新西兰的食物种类十分繁多,匈牙利面包、西班牙churro甜甜圈、传统的亚洲食物、波利尼西亚甜点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