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不依赖单一的高考成绩录取
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与中国有着许多根本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本科招生——注重“综合考试”
美国所有的顶尖大学,无不对本科招生工作高度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来说,大学里纯粹从事招生的工作人员有40~50人,少的也有20多人。招生办公室每年要处理来自全球的3.6万多份申请材料,每一份申请都经过严格审读,确保最终获得通过的学生是最适合斯坦福大学培养的学生。此外,美国顶尖大学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非常严格。比如,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里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院校研究处负责对本科生培养质量进行调研和分析;再比如,芝加哥大学在上个世纪30年代建立了著名的“综合考试”制度,学生不仅要在入学时参加这一考试,通过后才能入学,而且在毕业前还要参加这一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学士学位。当然,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美国顶尖大学在本科培养过程中的高淘汰率。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的淘汰率居然达到了30%。
相比之下,依赖单一的高考成绩录取,中国大学已经逐步蜕化甚至丧失了识别人才的基本能力。
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
美国大学是在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实现美国的价值观教育,中国大学是在独立成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进行专门化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考完试后,很容易将背诵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1948年,芝加哥大学在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开设了一门课——《西方文明史》。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三卷本的教科书和九卷本的原始材料,参与课堂讨论以及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写作等方式学习研究,否则他们无法通过难度很高的考试。因此,完成这门课程后,他们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在头脑中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另外一门于同年开设的核心课程是《美国政策的形成》。本科学院院长F·钱皮恩·沃德认为,“在这些在一起学习和思考的讨论过程中,最后学生不仅要‘知道’那些他必须知道的事实,同时,他还要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的判断。课程要引导学生去相信或是怀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美国政策的过去,而且要让他们形成公开讨论的习惯,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够领导美国未来的政策。”
重视程度——教学是核心地位
和美国顶尖大学相比,我们重视本科教育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强调教授特别是院士和大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个“进步”显得何其荒唐!一个不给学生上课的人,还有必要称之为教授吗?
相比之下,美国顶尖大学一旦确立了本科生教学的核心地位,就没有动摇过。比如,芝加哥大学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拥有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但教学是它的核心使命。教师如果不上课或者课上得不好,就没有地位。那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往往在学校重大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力。再比如,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全美最顶尖的艺术院校之一——没有将学校搬迁到市政府免费提供的风景优美的郊区而宁愿待在拥挤的市中心。原因是作为艺术院校,学生必须要接触真实的艺术世界,他们要通过逛街,随时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和时尚元素,激发出创作灵感。郊区风景虽美,但不符合他们的教育教学要求。
正如芝加哥大学本科学院院长John W.Boyer所说:“对于本科人才培养来说,没有一条轻松便捷的道路。”真正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这是更为根本性的制约。最近十多年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本科通识教育上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外表是容易学的,但里面那些看不见的真东西却只能依靠自己一点一点来摸索和研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来源:中国青年报